您的位置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我的堂哥付明路

记忆中,在乡间蜿蜒的土路上,总有一个骑着二八大杠的身影,车铃清脆的响声回荡在村庄与镇里的每一个角落。那便是我的堂哥付明路,一位用毕生心血浇灌乡土文化的退休教师。如今已过…

记忆中,在乡间蜿蜒的土路上,总有一个骑着二八大杠的身影,车铃清脆的响声回荡在村庄与镇里的每一个角落。那便是我的堂哥付明路,一位用毕生心血浇灌乡土文化的退休教师。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他,依然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步履不停。

 

堂哥的人生,是一部写满坚韧与担当的奋斗史。早年作为民办教师,微薄的工资要养活家中九口人。他白天在教室里给学生们传道授业,晚上扛着锄头回到田间地头辛苦劳作,深夜在灯光下备课批改作业。即便后来担任小学、中学校长,他也从未放下教鞭。暴雨倾盆时,他挽起裤腿蹚过积水的田埂;大雪封路时,他推着自行车跋涉几里土路,只为了能准时站在讲台上,这样风雨兼程的带课,一守就是几十年。

 

堂哥的书法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,也是他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。每到年关,堂哥家的堂屋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。红纸张开,墨香四溢,他挥毫泼墨,将吉祥的话语化作灵动的文字。春联、喜联、寿联、贺联……只要乡亲们有需求,他从不推辞。他还会耐心地教村里的孩子们握笔、运笔,手把手纠正他们的姿势。那些跟着堂哥学书法的孩子,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对文字的好奇,更是文化传承的希望。

 

在鼓乐声中,堂哥展现出另一番风采。农村鼓乐队里,他作为大钹手,是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,那对六斤重的大钹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。小时候,我双手抱着大钹都觉得吃力,可堂哥却能在婚丧嫁娶的场合中,连续挥舞一个多小时,节奏铿锵有力。烈日下、寒风中,只要村里有活动,他必定风雨无阻地到场,用激昂的钹声为每一场仪式增添庄重与温情。

 

如今,堂哥的二八大杠早已斑驳,但他对文化的热爱从未褪色。已过古稀之年的他,将一生精心创作的春联贺联、楹联诗词、嵌名联、藏头诗汇编成一本《乡党应酬拾忆》。这本沉甸甸的书,收录的不仅是文字,更是他对乡土文化的深情。他常常坐在院子里,戴着老花镜,一页页地翻看手稿,脸上满是欣慰与满足。他说:“这些文字是咱农村的根,不能丢。”

 

堂哥付明路,这位骑着二八大杠的文化传播者,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坚守与奉献。他在讲台上播撒知识,在宣纸上传承文化,在鼓乐中守护乡土礼仪。即便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,他依然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默默前行,成为了乡村里最温暖最动人的风景,成为我对家乡最深刻最难忘的记忆。(作者:付明泉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5065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 Q: 358067079

邮箱:35806707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