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8 月,北京林业大学 “青禾沃土” 助学兴农实践团响应学校 “青筑乡野” 乡村振兴专项要求,赴河北省沧州黄骅市羊二庄镇大左庄村、楼东村开展暑期实践。针对当地 “资助政策认知弱 + 盐碱化制约教育投入” 双重痛点,团队以 “教育 - 土地” 双维策略为核心,通过政策宣讲、防诈宣传、入户帮扶、盐碱土检测等多元举措,既打通教育资助政策落地 “最后一公里”,又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,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。
政策宣讲 + 防诈宣传:筑牢教育惠民 “安全网”
实践团以 “集中宣讲 + 精准引导” 模式,分赴大左庄村、楼东村破解政策认知难题。8 月 22 日上午,团队提前抵达大左庄村村委会,完成 PPT 调试、《学生资助与校园贷防范调查问卷》及政策手册发放后,启动全学段教育资助政策宣讲。成员围绕义务教育 “两免一补”、高中阶段免学费与国家助学金、本专科生奖助学金及助学贷款、研究生奖助政策等,逐项拆解申请条件、流程及发放节点,现场解答 “资助金额标准”“申请材料清单” 等村民关切问题。
图示与大左庄村书记、老村长了解情况
为提升宣讲吸引力,团队创新设置 “土地健康快检点”,免费为村民检测田地土样 pH 值,以土地问题为切入点拉近与村民距离;同步开展防诈能力建设,发放 “校园贷”“虚假助学金” 主题防诈海报,组织 10 道题的防诈知识问卷测评。
8 月 24 日,实践团在楼东村宣讲时进一步升级防诈宣传,插播以真实案例改编的 “校园贷” 反诈视频,揭露不良借贷欺骗手段与严重后果。“助学工作既要缓解家庭经济压力,更要守护学子远离诈骗风险。” 实践团成员表示,通过政策解读与风险提示相结合,切实为乡村学子筑牢求学安全屏障。两场集中宣讲累计覆盖村民超百人,发放政策手册 40 余份。
图示在楼东村村委会进行宣讲
入户帮扶 + 民情倾听:精准对接家庭教育需求
集中宣讲后,实践团分组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农户,开展 “一对一” 定制化服务。走访发现,受访家庭多以务农或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,子女教育支出依赖父母工资,虽普遍秉持 “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” 的教育理念,但对资助政策仅停留在 “听说过” 层面,不熟悉申请细节,且对线上政策信息持谨慎态度,更信任政府官方通知。
针对这一情况,团队为每户家庭送上标注适配政策的定制手册,结合子女学段重点讲解 1-2 项最适用政策;告知黄骅市教育局资助热线、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点等官方咨询渠道,并邀请村民加入 2 个村级政策咨询微信群,便于后续持续答疑。
在楼东村,实践团还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,倾听黄骅发展变迁:从八十多年前历经战火、人均寿命不足 35 岁的艰难时期,到如今拥有港口、机场、高校、公园的现代化城市,人均寿命与居民收入显著提升;当地产业涵盖石油化工、装备制造、现代物流,特产渤海海鲜及 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 黄骅冬枣,虽面临部分居民收入下降、企业发展压力等挑战,但 “黄骅人如盐碱地中枣树、麦子般坚韧” 的奋斗精神,让团队深刻体会到乡村发展的韧性。
图示采访大左庄村当地居民情况
盐碱土检测:科学破解农业发展制约
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学科优势,实践团同步在大左庄村开展盐碱土 pH 值检测,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。团队严格遵循 “选样 - 处理 - 检测” 规范流程:采样点避开人工干扰区域,按 “上流地、中流地、下流地” 分类,在 不同 深度采集样品,每份样品做 3 次重复;样品经避光风干、研磨过筛后,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推荐的 “电位法” 检测,按 1:5 土水比配样,搅拌静置后测上清液 pH 值。
检测结果显示,9 个土壤样品 pH 值稳定在 8.0-9.0(±0.1)区间,对照我国土壤盐碱化分级标准,表层土大部分为轻度碱化土壤,少数为非碱化或中度碱化土壤,与当地耐盐碱作物适种酸碱度完美匹配。“不用盲目调整 pH 值,可重点针对‘盐度’发力改良低洼地带高盐土壤。” 团队分析,该结果为当地土壤改良、耐盐碱作物选种(如耐盐小麦、高粱)提供精准依据,也为后续深层土壤检测、含盐量与碱化度分析奠定基础,助力破解盐碱化制约农业产出的难题。
成果固化 + 持续服务:推动实践成效长效落地
截至目前,实践团已完成前期政策宣讲、入户走访、土壤检测等核心任务,收集政策落地堵点数据及民情反馈若干。后续,团队将按计划运行整理问卷、访谈、投票数据,形成《黄骅市乡村教育资助需求报告》,提交至黄骅市教育局,推动政策落地堵点解决。
此次实践既是北京林业大学 “青筑乡野” 乡村振兴专项的具体落地,也是青年学子践行 “知山知水,树木树人” 校训的生动实践。“通过‘教育 - 土地’双维服务,我们既把政策送到村民身边,也把民情记在心里。”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教育与产业发展,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北林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