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一个“不识字”的人是如何讲好非遗故事的

  “这是今天的采访提纲,您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嘛。”  “我不识字,你有什么问题,有什么事情,当面问我就可以了,没问题, 这什么问题我都能给你解答掉啊。”…

  “这是今天的采访提纲,您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嘛。”

  “我不识字,你有什么问题,有什么事情,当面问我就可以了,没问题, 这什么问题我都能给你解答掉啊。”这是张士宏师傅从微信上发来的一条语音。

  7月10日,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“寿春寻味记”团队来到淮南寿县进行暑期社会实践,当天小曹队长就从寿州美味厨豆腐宴餐馆联系到了张师傅的电话,电话没打通,但几个小时后,添加到了他的微信,几番周折后和张师傅商定好12日上午十点半在寿州美味厨豆腐宴见面。一早,担心采访过程不顺利,小曹队长给张师傅发去了一段上采访的提纲。

  于是有了开头的这段对话。

  在去餐馆的路上,小曹队长说“怪不得之前沟通不顺利,原来我们打字他看不懂。”“他那么厉害,都被央视采访了,怎会不识字。”队里有人说。

  进入寿县古城南门往左走几百米,有一家叫作寿州美味厨豆腐宴的餐馆,张师傅就在这做豆腐宴。

  一进店里,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牌匾,上面非常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——豆腐宴非遗传承人张士宏。墙上挂满了被装裱起来的报纸,记载着张师傅被《人民日报》《安徽日报》等官方媒体的报道,一张报纸中这样写着:“2015年10月,张士宏亲手制作精致、寓意深远的‘菊花豆腐’得到当时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合肥之行的高度评价。‘菊花豆腐’因此成为徽菜标志性的菜肴。”墙上还张贴着张师傅录制央视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、《风物》等的照片,楼梯角挂着很多奖牌,例如有2018年,他被授予"中国烹饪大师"的荣誉称号,并被任命为"寿州豆腐宴非遗传承人"。在餐馆接待处还有他挑战成功吉尼斯世纪录的证书。

图为张士宏展示菊花豆腐穿针技艺(王欣悦 摄)

  见到张师傅本人,他一边笑着向记者打招呼,一边穿上特制的厨师服,带上一顶高高的厨师帽,非常正式地准备接受采访。

磨浆历练:豆腐宴与个人成长的交织

  “我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,不怎么识字。”但在面对默克尔、钟南山等名人时,他从不怯场。“咱就是做好自己的事,讲好寿县豆腐文化,实话实说。”张师傅竖起五根手指,笑着对我们说:“我比你们父亲还大呢。”他今年虚岁51,15岁开始学做菜,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比赛中小有名气,也是从那时找到了做寿县豆腐宴的信心。

  豆腐软嫩易碎,制作菊花豆腐这道需小心雕琢的菜品只能在手掌上进行。张师傅翘起自己左手的大拇指活动几下,又和右手的大拇指反复活动对比,可以明显看出左手灵活性大不如右手。原来他当年为了练习,左手手掌受过很多伤,都只是简单的冲洗便了事。其中有次手掌上的筋被切断了都不知道,过了好些天才发现,缝了十几针,到现仍留有后遗症。

图为张士宏向记者展示左手手指(王欣悦 摄)

挤浆沉淀:豆腐宴和历史文化的共鸣

  “以前只是做道菜,现在不仅要做菜,还要把我们寿县的楚文化,历史、成语、典故和豆腐联系起来。”张师傅认为自己与其他厨师相比,最大的特色就是把豆腐宴技艺和历史文化融合。

  像“淝水之战”、“草木皆兵”这两道菜,体现寿州军事文化;“刘安点丹”来展现豆腐起源;“时苗留犊”展现寿州廉政文化。“时苗这个县令,从河北省到寿县来当官,骑着牛拉着自己的行李来到寿县当了一年多的县令,”张师傅解释道,“老牛生了个小牛,离任之后,他说小牛吃的喝的都是寿县人民,就留给寿县人民。”他结合自己的想法,用豆腐象征清清白白地做官,清清白白地做人,清清白白地做事。他又把《淮南子》中号称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分为四时八节,创新了四道豆腐菜。

图为“时苗留犊”成品(白晶 摄)

  在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中国文化的背景下,张师傅说:“我作为一个厨师就是让豆腐说话,让美食说话,让历史说话,让文化说话,把寿县豆腐文化、淮南文化向全世界展示。”

点膏成器:豆腐宴对寓意哲理的诠释

  讲到豆腐寓意的哲理,张师傅带着浓厚的淮南口音滔滔不绝地说“一块豆腐,无味胜有味,传承两千年,它方方正正,清清白白,和我们做人做事做官一样。”随手指着门口放的物件,用称豆腐的称告诉年轻人要心胸宽广,有格局有大爱,又介绍制作豆腐时抬水用的扁担,要敢担当,有责任心。同时社会很复杂,谁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,就像自己创意的一道菜,一边是豆腐,一边又有酸甜苦辣的蘸料,寓意人生也是一样,会尝尽酸甜苦辣。

  张师傅平时很忙,要做菜,要指点徒弟,要研究新菜品,要接受一些媒体的拍摄。在如此紧锣密鼓的日程安排里,问及张师傅为什么会同意大学生的采访,他说,只要有时间,不仅是大学生,哪怕游客和客人,他都愿意聊一聊。让更多的人认识、了解寿县。特别是孩子。他们是未来的希望,是未来的顶梁柱。他希望让孩子们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,让他们将文化传承下去,生根发芽。“你们青年要能坚持,要有信心,要肯吃苦,要有团队精神,”说完他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“讲的有点多了,我也没什么文化,就是想让你们青年更优秀,让我们的社会更好。”

图为张士宏和团队队员合照(余薛童 摄)

  如今,知天命之年的张师傅,豆腐宴制作技艺炉火纯青,饭店生意蒸蒸日上,众多徒弟传承手艺,看似美满却不足以让张师傅停下前进的脚步,他依然常去安徽楚文化博物馆,常去寿县报恩寺,即便识字不多,但通过耳朵,听导游给游客讲当地的故事;依然一遍遍尝试制作与历史文化结合的创意菜品,把非遗豆腐的故事,讲给更多人听。

  采访拍摄完,离开餐馆时再次回望店门,张师傅正和我们挥手道别,他的两旁是著名楹联家魏艳鸣为寿州美味厨豆腐宴题的联:“美誉世名播远近,味参厨道立春秋。”

  (通讯员:白晶 陈明依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3672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 Q: 358067079

邮箱:35806707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