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厦门大学“红脉乡传·古韵新生”实践队走进汕头红色基地

厦门大学“红脉乡传·古韵新生”实践队走进汕头红色基地2025年7月2日,厦门大学“红脉乡传 •古韵新生”实践队深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,开展红…

厦门大学“红脉乡传·古韵新生”实践队走进汕头红色基地

2025年7月2日,厦门大学“红脉乡传 •古韵新生”实践队深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,开展红色文化空间调研活动。作为以设计赋能乡村红色文旅为目标的专业实践,团队先后走访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、彬园警史馆和桂园旧址陈列馆。这是一次空间行走,也是一场关于“如何让红色故事在今天继续发生”的设计探索。

 

一、纪念馆参访:从展陈细节中汲取叙事灵感

上午,实践队首先来到了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,这是为了纪念红军东征历史和弘扬革命精神的核心场所。纪念馆通过高墙、战况图与实物展示,生动呈现了起义部队艰难跋涉、挺进潮汕的壮烈历程,体现了汕头作为红军东征终点的重要历史地位。

在参观过程中,队员们不仅感受到革命历史的深远影响,更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手段,将这些红色记忆与现代文旅结合,赋予其新的生命力。

 

 

二、警史馆观察:在“地方记忆”中发现红色叙述

 彬园警史馆位于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一隅,显得更加贴近民间生活。在警史馆,实践队关注的是红色文化在地方记忆中的渗透表达。从清末巡警制度到建国初期的治安变迁,馆内没有宏大叙事,也没有大量装置,更多的是档案、日记、警徽和一段段旧影像。实践队组织观看了汕头市红色革命发展纪录片,队员们在播放中的大屏幕前,看到潮汕从动荡走向安定的过程,意识到:红色文化不仅是战火中的高光瞬间,也是百姓日常中的守护与坚守。

这种"小而美"的展陈方式给队员们带来启发:“乡村红色文旅不需要宏大叙事,真实的地方记忆往往最能打动人。”未来的设计不仅要讲述“英雄史诗”,也可以从这些温和但扎实的基层叙事中,找到乡村红色文化的日常入口。

 

三、桂园旧址:在历史空间中感受革命精神

走出警史馆,桂园旧址陈列馆就在对街的洋楼里。桂园作为中共中央东江特委与红军东路军在潮汕的临时指挥所,见证了周恩来、叶挺等革命先驱的重要部署与驻留。

 

在桂园旧址,队员们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沉静。通过参观,我们对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。馆内陈列的照片和文物仿佛让我们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,感受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。

 

在参观之外,队员们也化身一日志愿者,在这里协助工作人员整理展览资料、参与日常事务。空间不再只是观看的对象,而是一种交互的媒介。志愿服务本身,也成为一次更深的沉浸式体验——在真实的场域中靠近历史,才能理解什么叫“精神传承不是刻板,而是延续”。

 

这一天,我们在空间中阅读历史,也在历史中寻找表达的方式。设计不是另起炉灶的创作,而是一次次走近现场的积累与回应。

接下来,实践队将前往东溪村,在更贴近现实的乡土场景中继续调研,围绕非遗技艺与古建筑展开创作探索。希望在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交汇点上,我们能找到新的语言,为乡村文旅注入青春的温度。

 

 

文案|沈崇乐 周映廷

排版|周映廷

图片|袁诗雨 潘戴钰 赵亦菲 厉康 刘乙萱

审核|周映廷 沈崇乐

指导老师|王吉峰

主办单位|厦门大学“红脉乡传·古韵新生”实践队

协办单位|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汕头市彬园警史馆  汕头市桂园

 

 

 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5296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 Q: 358067079

邮箱:35806707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